负面处理有哪些方式(怎么处理负面信息)
对企业PR来说,最烦燥的就是处理负面了吧。
然而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有负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家企业对负面信息的宽容度不一样,如果你摊上的是不希望看到负面的上级领导,你会怎么处理负面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
负面处理有哪些方式
处理方式一:联系发布平台删稿
联系平台删稿,一般是刚监测到稿件只在一两家媒体上发布,还未扩散开来。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交平台,与他们联系并要求删稿,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得在媒体和平台制定的删除范围内,比如说恶意中伤、不实报道这种。企业还需要对希望删除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举证、加盖公章后,再走媒体或平台的内部审核流程,给出的理由还不一定能审核通过。
如果你运气好,平台同意删稿了,这一顿操作下来耗时巨长不说,等这家平台把内容删了,说不定早就被其他平台多处转载了。这时候就更麻烦了,这不光意味着你要继续跟进其他平台的流程,还不一定能联系到每一家平台。所以,联系平台删稿不是很好的处理负面的方式。
而且,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自媒体平台是专门写企业负面作为商业模式的,先勾引企业PR主动联系,然后商谈合作。只要你一主动联系提出诉求,他们立马明了企业对负面的宽容度范围,如合作不成,负面继续安排,这下你就更难受了。
处理方式二:正面压制
所谓正面压制,就是不处理负面,而是多发几篇正面的内容。现在,媒体网站和搜索引擎一般都会显示最先发布的信息,如此一来,负面信息就被正面挤下去了。
正面内容可以平台就备着,或者是以前发布过的内容,把标题和内容改一改,有眼前负面报道相同的关键词,多准备几篇,然后扩发到各大媒体平台上。选取的媒体平台得是权重高的,不然发布了也不会有好的爆光效果。权重高的媒体发布后,还会有其他平台自动转载,这样负面信息就被挤掉、稀释了。
当然用这种方式处理的负面内容,并不怎么负面,可能是业务或产品上的一些bug、漏洞,企业已经有了补丁,且跟客户、用户达成谅解,除了个别、零星的报道,不会再有新的信息跟进了。
如果是很严重的危机,引发舆论风暴,网友们围观、讨论,客户和用户非常不满,主动爆出更多内情,此时再想通过发正面文章糊弄过去,是不可能的了。
处理方式三:正面回应
需要正面回应的情况,一般是负面报道和讨论广泛扩散开来,已经出现了舆情危机,再不回应可能引发众怒,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注意和问责了。对于这种情况,之前的分享有提过舆情处理的几个原则,比如黄金24小时法则,即企业要在12小时内给予官方回复;堵住负面信息的源头,避免持续不断的爆料,让事件继续发酵;一次性说出所有的真相,不给谣言和猜测、推断任何空间。
不过,这个是如何应对舆情危机新话题了,而不单单是处理负面信息的事了。
怎么处理负面信息
在当今的互联网传播时代,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可以无限发酵,瞬间传播至千里之外的无数受众。其实,如果妥善处理,对负面新闻进行一个设计完好的、合乎常理的、有策略的回应, 可能会减少损失,让个人和企业很快恢复常态。
妥善解决突发的公司的负面新闻最根本落脚在两点上:堵和疏,采取合作方式需要参照事件性质、事件所处的舆情发展阶段、事件所处的舆情环境来综合判定。
引导为主,重视议题设置,善于寻找正能量话题点进行放大宣传
重视议题设置,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公众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具体表现如下:
在第一时间发布事件信息,代表官方表态发声,回应公众问询和质疑
及时还原事实,做到说明大事,说细实事,说透难事,说清坏事,同时尽快妥善处理事件。对曝出的事实问题,对事件责任人迅速问责处理,及时公布和宣传处理结果。
持续回应事件中暴露的社会问题,将公众情绪和言论引导到理性建设性轨道上来
根据事件性质、当时的舆情环境合理冷处理。比如事件爆出后不久,出现其他高关注度事件,公众视线被不自觉转移时,可以低调冷处理(不等于不处理)。
在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可以主动设置一个对自己更有利、对媒体也有吸引力的新议题,以引导媒体聚焦和舆论议题的转移。比如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推出一些更具话题关注度的创新政策或者其他事件,从而转移公众关注力。
以上就是负面处理有哪些方式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