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和ip的区别(品牌和IP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品牌,什么是IP?很多人会把这两样东西当成一样,但其实这两样东西是有本质区别的。

品牌一定依附于某一种产品,不论是奢侈品还是快消品,所有的品牌一定依附于产品,品牌因产品而兴,但却不一定因产品而亡,因为当一个品牌具有知名度之后,我们可以往这个品牌下面装上不同的产品,以此延长品牌的生命力。

品牌和ip的区别(品牌和IP的区别是什么)

品牌和IP有什么区别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名称、符号或者是设计,而IP是一种成果,如知识产权、精神财富,著作权等,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IP泛化了,现在的IP可以是一个品牌也是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符号,但是品牌以产品为基础,而IP是以内容为基础,品牌终极目标是占领用户的大脑,IP是终极目标占领用户的灵魂,IP是无界的,例如小猪佩奇,可以是影视剧、绘本、玩具、服饰、水杯,因此一个强大IP链接范围是非常广泛。

品牌与IP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菲利普·科特勒如此定义品牌,他说: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智慧(财产)所有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IP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是智力成果或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IP有两大类,一类是著作权(或版权),一类是工业产权(或产业产权)。著作权包括版权、文学产权等,工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商号权。

对于品牌来讲,品牌发展到达一定的规模,则需要利用IP的手段,去占有更大的市场,做更大的传播来吸引用户。

一、品牌与与IP的关系

1、价值层面

IP和品牌都包含价值和文化因素,但两者有所不同。内容IP是以内容的方式来完成对价值观和文化观的阐述诠释,从而形成面向广泛公众的表达,本质上它自身就是IP价值本身。而品牌则是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出发,是企业主体的边界、结构、特质和取向的一种描述,它的价值来自于外部市场而非自身。

2、载体层面

品牌和IP的一个重大差别还在于载体不同,品牌过于依附于某种类型的具体产品或服务,而 IP则不会受限于某种具体的形态。正如不会有人凭空想一个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内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产品。

通常的思考顺序是人们先想到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之后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然后再想到要在这个产品里融入我的这些理念。

而IP则不会受限于某种具体的形态,IP提供给用户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IP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价值和文化认同。所以,只要载体本身能够体现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人们就不会过于在意其载体的具体形式。

3、传播层面

品牌往往需要品牌拥有主体主动对外推广传播,而IP则因具有内容力自带流量。我们很容易得出以下判断,如果一个品牌在网络上能够自己成为话题从而实现自传播的话,它可能就是一个IP,否则它就不是。

如NIKE是一个强势品牌,也备受追捧,但是它自身不带流量,要让人们记住它就需要品牌拥有主体投入更多的资源做更多的传播,它很难让消费者主动去谈起,所以它不是一个IP。

而NIKE的乔丹联名款AJ却是一个超级IP,因为它因乔丹的标签而具有了人格化特征,能够自带流量,完成自传播。

又如可口可乐也是一个传统品牌,但我认为它已经转化成了IP。过去百事可乐打出的口号是年轻人的可乐,但近几年我们却发现可口可乐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可口可乐通过笑脸包装、表情海报、歌词瓶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为品牌成功打造了人格化特征,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大量的话题传播,从而完成IP化的转换。

品牌是垂直作用力,IP是水平作用力。品牌锚定的是产品或品类,越延伸锚定力越弱。IP锚定的是人格,有的可跨界,有的难跨界,超级IP就是跨界的结果。

二、品牌与IP的区别

1、品牌 VS IP = 舔狗VS女神

品牌在面对消费者时,一直是一种跪舔的姿态。为了和消费者产生联系,它需要不断地获取流量,不管这流量是买一部《中国新说唱》的冠名、CBD的楼宇广告,还是它发起了一轮抖音挑战赛,品牌都需要外部流量去支撑自己的销量。

而IP呢?IP自带流量。如果一个东西被称之为IP,一定是这件东西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趸。IP在面对用户时,是“被追捧”的姿态。IP要做的不是拉来更多的外部流量,它的成长方式是吸引更多的外部流量,从而进入自己的流量池。

所以,品牌是舔狗,他需要不断地拉来用户,讨好用户;IP是女神,她要做的是不断地制造内容、散发魅力,从而吸附更多的粉丝。

我们常把品牌方称之为“金主”,就是因为品牌常常是掏钱的角色,把IP称之为“金矿”,就是因为IP是吸引“金主”的矿藏。

当“金主”开始渐渐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冤大头”时,他就开始琢磨一个可能:是不是我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IP,受人追捧,而不是追着别人跑?

我用“舔狗”和“女神”来形容品牌和IP的生存状态,是想讲清楚品牌和IP的第一个差异:用户被动连接VS用户主动连接。

品牌 = 用户被动连接

IP= 用户主动连接

两者的这个特点,不仅决定了连接成本,还决定了两者的用户关系。

2、品牌 VS IP =朋友关系 VS 宗教仪式

品牌本质上是一种信任代理,它的存在是为了降低我们的选择成本。其实,IP也是一种信任代理,它也可以降低我们的选择成本。但两者达成这个目的的路径却完全不一样。

品牌如果想取信于人,成为一个人人信赖的机构。他核心要做的是服务,通过良好的服务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口碑。当这种良性互动发生的次数越多时,品牌资产就越积越大;当出现一些劣性事件时,品牌资产就会受损。

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朋友之间,不仅掺杂着利益,也交织着感情。但无论是利益交往还是情感交流,朋友之间交往最讲究的是“诚信”,品牌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才能获得深厚的友情。

而IP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则不然,IP更像宗教,而用户是一群信徒。宗教解决的不是人的生活需求,而是心灵需求,用户在消费一个IP时,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属感,是主动沉沦到一个情感漩涡里。

在这样的宗教膜拜下,用户对IP的追随是非理性的,不会因为IP价格高、质量参差就苛责它,反而会主动为IP的错误向公众辩解。因为用户把IP当成自己的心理投影,所以用户会在潜意识上否认它的不完美,会主动修补自己的心灵缺陷。

我用“朋友关系”和“宗教仪式”去描述品牌和IP,想传达的第二个差异是:品牌的信任是靠公平交换而获取,IP的信任是靠心灵依附而存在。

品牌 = 公平交换

IP = 心灵依附

用这个推论,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出市面上,到底哪个品牌有IP价值。乔布斯时代的苹果、supreme,这些“被需要”的品牌,才拥有IP属性。

3、品牌 VS IP =个性 VS 人格

想一下,品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首先,企业会选定一个市场赛道,决定我们要做哪一种产品去满足需求。产品成型之后,找到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做品牌的定位、品牌视觉、品牌的Slogan,找代言人,寻觅推广的媒介渠道。

这期间,品牌也会输出很多的内容,例如,和故宫玩一次跨界,拍一部自己的品牌电影,但无论产出何种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既有产品形态中生长出来的。

即便你有一个卡通人物和名字作为标签,这些内容只能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却很难形成真正的人格。因为一旦用人格去定义一样物品,那么就意味着这件物品从内到外,从诞生到消亡,都会烙印着强烈的价值观和信仰。

我们看一下典型的IP品牌,比如近几年风靡大街的Yeezy,这款鞋是先有侃爷这个人,侃爷和联名的品牌方根据侃爷自己的调性品味而创造出来的潮牌。所以,买这双鞋的人买的是侃爷的潮流审美和价值观,这双鞋是侃爷的IP带出的产品。

我们回看苹果手机,乔帮主在世时,IP这个概念还没大行其道,但乔帮主打造产品的方式,却是IP思维。苹果为什么只允许有一个键?为什么只有一个款型?因为乔帮主毕生信奉极简哲学,这点从他万年不变的黑色套头衫,从他家徒四壁的装修就能看出来。苹果手机为什么是IP产品?因为它诞生于乔布斯的生活哲学,而不是市场调研。

品牌 = 先产品后内容

IP = 先内容后产品

品牌和IP之间,一个产品本位,一个是内容本位。前者是产品衍生内容,后者是内容孵化产品,这决定了他们是否能产生真正的人格。

4、品牌 VS IP =有界 VS 无界

这几年,跨界成为品牌界的一股潮流。最开始是品牌与文创IP进行跨界,例如,故宫和一系列品牌都有过跨界合作;后来是品牌与品牌之间进行跨界,例如,英雄墨水和ROI的跨界。

品牌和IP两者都能跨界,两者有什么不同吗?品牌跨界的幅度是有限的,步子大了就会扯到蛋,而IP是可以无限跨界的。

比如,ROI可以和英雄墨水合作跨界,但如果锐澳和心相印纸巾,锐澳和农夫山泉,锐澳和宝马汽车……这些品牌跨界似乎都不太容易找到一个嫁接点。

但如果把锐澳换成布朗熊,布朗熊&心相印,布朗熊&农夫山泉,布朗熊&宝马汽车……他们的跨界产品似乎马上就浮现在眼前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因为本质上而言,品牌承载的是产品,而IP承载的是信息。信息是一种虚拟产物,它如水一般,可以随形变化,适配万物。

以上就是品牌和ip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hone_forwarded 电话
电话:15069165253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